会计工作中财务报表纳税指标

来源:爱学会计 作者:爱学会计 人气: 时间:2017-08-26
摘要:1)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①计算公式: 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②问题指向: 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③检查重点: 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

1)期末存货大于实收资本差异幅度异常。

①计算公式: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的比例。

②问题指向:纳税人期末存货额大于实收资本,生产经营不正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③检查重点:检查纳税人的“应付账款”、“其它应付款”“预收帐款”以及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科目期末贷方余额是否有大幅度的增加,对变化的原因进行询问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说明其资金的合法来源;实地检查存货是否与帐面相符。

2)纳税人期末存货与当期累计收入差异幅度异常

①计算公式:指标值=(期末存货-当期累计收入)/当期累计收入。

②问题指向:正常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期末存货额与当期累计收入对比异常,可能存在库存商品不真实,销售货物后未结转收入等问题。

③预警值:50%

④检查重点:检查“库存商品”科目,并结合“预收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进行分析,如果“库存商品”科目余额大于“预收账款”、“应收帐款”贷方余额、“应付账款”借方且长期挂账,可能存在少计收入问题。实地检查纳税人的存货是否真实,与原始凭证、账载数据是否一致。

3)预收账款占销售收入20%以上

①计算公式:评估期预收账款余额/评估期全部销售收入。

②问题指向:预收账款比例偏大,可能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行为。

③预警值:20%

④检查重点:检查重点纳税人合同是否真实、款项是否真实入账。深入了解企业的行业规律判断其是否存在未及时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况。

4)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异常

①计算公式:

指标值=(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全市行业收入成本率

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②问题指向: 一般而言,企业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以及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主营业务成本都会呈现增长的趋势,所以成本变动率一般为正值。如果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 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预警值:工业企业-20%—20%,商业企业-10%—10%

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原材料的价格是否上涨,企业是否有新增设备、或设备出现重大变故以致影响产量等。检查企业原材料结转方法是否发生改变,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成本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将在建工程成本挤入生产成本等问题。

5)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异常

计算公式:指标值=(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全市平均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100;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本期期间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收入。

②问题指向: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③检查重点:检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对这些科目的详细业务内容进行询问;对企业销售时间及开具发票的时间进行确认,并要求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检查纳税人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增长情况并判断其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外购存货用于职工福利、增送等问题,检查企业采购的的渠道及履约方式,是否存在返利而未冲减进行税额;对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据进行分析,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挤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以判断有关财务费用是否资本化,同时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应的举证资料。

6)纳税人存货周转率与销售收入变动率弹性系数异常

计算公式:

指标值=存货周转变动率/销售收入变动率;

存货周转变动率=本期存货周转率÷上期存货周转率-1;

销售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

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数+存货期末数)÷2。

②问题指向: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弹性系数应接近1。

当弹性系数大于1,且两者相差较大,两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弹性系数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当弹性系数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版权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所有转载内容均注明来源和作者,如对转载、署名等有异议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本网(sfd2008@qq.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排行
IPC证:蜀ICP备17025776号-2
2018-2021 zhuawawa.xin 税务之家